司法部:今年以来全国公证机构办理“跨省通办”公证事项2.8万余件
(资料图片)
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见习记者 何金蓝
7月3日,司法部举行主题为“减证便民,让公证服务更加便捷高效”的新闻发布会。封面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,今年以来,全国公证机构共办理学历、学位、机动车驾驶证、纳税状况“跨省通办”公证事项2.8万余件。
司法部,资料图。
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刘福臣表示,针对人民群众在办理公证中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着重从四方面推出一批便民惠民措施。
一是精简证明材料,减轻群众办证负担。针对群众反映办理公证材料多等问题,在“便民”“减证”“提效”上下功夫,压缩公证证明材料清单,砍掉循环证明、无谓证明。通过梳理共规范保全、学历、学位、证书(执照)、现场监督、合同(协议)等公证事项33类81项,原来办理此类公证需要提供证明材料396项,现在只需提供280项,删减证明材料116项,删减证明达29.3%。在提供证明材料方式上,简化辅助性证明材料。
二是推行“最多跑一次”,提升公证服务水平。针对群众办证往返次数多问题,各地司法行政系统围绕保障改善民生、优化营商环境、保护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,进一步扩大“最多跑一次”公证事项范围。通过公证服务关口前移,公证书通过邮政、快递等方式寄送,变“群众跑”为“公证员跑”“数据跑”,避免群众“走弯路、走错路、来回跑”,最大限度压缩办证时限。全面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,明确公证机构需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办理公证的条件、程序、期限及需要提交的材料、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方式等内容,做到“首问必尽答、服务全流程”,减少群众办理公证现场排队等候时间,防止因情况没说清楚导致群众多跑路。在办理涉外公证中,推动建立公证与领事认证部门协同联办机制,探索开展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“一次申请、一窗受理、联动办理”,缩短公证认证时长。
三是创新服务方式,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务。针对公证资源分配不均衡、公证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,持续推动优质公证资源均衡配置,扩大公证机构执业区域至省级,方便群众、企业选择优质公证服务。积极开展“互联网+公证”服务,大力推广全国公证处小地图程序,推进中国公证在线平台应用,不断丰富信息化运用场景,打造线上公证服务品牌,为人民群众提供“全业务、全时空”公证服务。遴选295家公证机构与驻外使领馆共同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,满足旅居海外的中国公民公证服务需求。加强对偏远地区、力量薄弱公证机构的对口帮扶,引导县域公证机构进驻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(站),通过上门办证、视频公证、巡回办证、定期办证等方式,实现群众申办公证“就近办”。部署开展“公证进乡村”活动,在乡镇(村居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(室)设立公证咨询联络点12万余个,为农村群众办理各类公证46万余件。
四是健全价格机制,有效降低群众办证负担成本。司法局会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进一步完善公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,明确划定关系民生的基本公证服务项目清单,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管理。鼓励各地实行最高上限价格管理,规定办理单套居民房产继承、遗赠公证事项费用不得超过1万元。指导各地落实价格减免政策,对80岁及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,免收遗嘱公证服务费用;对低收入群体、残疾人、农民工、老年人、青少年、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、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,按规定减免公证费用,推动公证服务公平共享。今年以来,全国公证机构共办理公益法律服务21万余件,其中为老年人办理免费遗嘱公证1.1万余件、为服务三农办理减免收费公证1.3万余件。